从矿石或化合物中提炼金属,是还原过程;而腐蚀则是将金属氧化为矿石或化合物,是冶炼的逆过程,即氧化过程。这两个过程的原理是可以相互借用的。干腐蚀为高温氧化,湿腐蚀是电解液腐蚀。在液态或固态电解质中的金属腐蚀过程是电化学过程,是一种涉及电子转移的化学过程。因此,腐蚀能否进行,取决于金属能否离子化;而金属离子化的趋势,可以用金属的标准电极电位(e)来表示。定性地讲,金属的标准电位越负,则越易离子化。如,钢表面生锈是电化学腐蚀的结果。钢暴露在大气中,表面吸附了一层很薄的水膜,钢表面不同的电极电位和水膜构成了微电池,就会引起电化学腐蚀。钢本身由于包含有碳化物、夹渣物等,各部分的组织和成分是不均匀的,此外
蛇皮管一样,表明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时,必须明确地说明其外界条件,如化学介质的成分温度、流速等,然后用腐蚀速度的高低来区别耐腐蚀性能的高低。腐蚀速度用单位时间内,单位面来表示。如表1-2列出了工业上常用的六类10级的耐腐蚀性评级标准;表1-3列出了一些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。